摘 要:本文从高校安全教育的概念入手,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校 安全 教育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人类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的同时,也一直与生存发展活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从人类诞生到第一天开始,就面对安全问题,那时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人身生命安全的威胁,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威胁、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今天,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人身安全问题。对人类安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他们均会对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一方面给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办学模式多元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另一方面也给学校、学生的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当前,高校已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由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造成了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一、安全教育的概念
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的基本措施是“3E”对策,即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应该怎样做,而安全管理对策则是要求人必须怎样做。
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首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通过某种信息交流方式告知人们危险的存在或发生;其次则是要求人在感知到有关信息后,正确理解信息的意义,即何种危险发生和存在,该危险对人会有何种伤害,以及有无必要采取措施和应采取何种措施等。而上述过程中有关人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反应的部分均是通过安全教育的手段实现的。
对于高校而言,安全教育是指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使学生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中,既明确了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职责,也规定了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2、高校安全教育是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后勤社会化管理等,对高校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是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在校师生成倍增长,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二是随着校园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到校参观、借道通行、锻炼身体的人员不断增多,加上外来务工、施工队伍不断涌入校区,使校园人员更加密集,三是部分外来人员素质差,常常与在校学生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出现打架斗殴,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四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职工生活待遇的提高,私家车逐日增加,使校园内本来就拥挤的道路交通就显得更加拥挤,加之超速行驶,违章行驶,乱停乱放,严重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五是由于扩大招生,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中违章违纪现象逐年增加,打架斗殴、内盗案件经常发生。六是网络已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经常逃课、旷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学习,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3、高校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近年来,经过多次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趋势;高校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多。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学校周围茶楼、酒吧、网吧、歌舞厅林立,一些不法分子混迹其中,伺机作案。另外,社会不健康文化也是毒害大学生思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导致精神萎靡,厌恶学习,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的犯罪道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从而预防和减少高校中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4、高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今天,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进入课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文化快步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逐步显现,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青睐有加,而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安全知识正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当前,许多高校已普遍将安全教育列为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的教育手册、资料日益丰富,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借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在于向大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产生安全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识所支配的。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对人的行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人的意识其实就是人的心理过程。人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同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并在情感的激励下,又以自己的行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这种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就是意识过程,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人的认识的能动表现。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产生安全的行为首先要对有关安全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安全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进而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而学生自觉的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在无人监督或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仍然从自身安全考虑,自觉谨慎地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和面对各种不安全威胁能做出有效反应的主观能动意识。
1、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 。法制的基本内容是法律,法律是代表阶级利益和意志,保证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的强制手段,也可以说,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大学生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想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学生不知法,不懂法,头脑里根本没有法律意识,被违法行为侵害了也不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我们处理一起打架事件中,取证非常困难,有些学生庇护、隐瞒实事真相,有的甚至作伪证。调查偷窃案件中,出现失窃者为偷窃者求情的事,天真的说我们是好朋友,要知道是他偷的,我就不报案了等等。还有些学生知法犯法,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使他们知道法律的严肃性,谁触犯法律谁就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杜绝或减少学生无知违法和知法犯法的现象。
2、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实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以致出现被骗、被盗、被抢、人身安全受到侵害。随着校园日趋社会化,高校由过去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状态走向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联系愈加密切和广泛,对大学生进行防盗、防骗、防火、防抢劫、防事故、防计算机违法犯罪等安全方面的教育更加必要。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3、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能规范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精神面貌,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人,才会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有道德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道德教育要以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结合身边案例,经常开展优良品质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断修正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校纪校规教育。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不侵害他人利益,自觉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标准。校规校纪教育是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的教育,但对大学生来说,目前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固然与学校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没有树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开展以校规、校纪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一进校就能全面地了解、熟悉校规、校纪,更要注意校规、校纪教育的连贯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于少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肃处理以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兴起的新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指心理健康知识、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咨询等方法,开展心理辅导,矫正心理障碍,教育学生应克服自己心理的问题,鼓励学生建立大学生风范,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思想行为盲目性比较突出,遇到矛盾、冲突和压力时很难控制情绪,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认识自我的缺陷,恢复心理平衡,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他们正确认识和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杜绝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
6、消防安全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火灾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地吞噬。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消防法的原则和规定办事,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从而使他们熟练地掌握防火知识、灭火知识、防火制度,当火灾发生时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7、防盗窃教育。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一般来说,防盗工程多注重人防、物防、技防。人防中最重要的是防盗意识的树立和增强,而防盗意识的树立和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程度和广泛性。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二是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突出的严峻现实,积极开展防盗窃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对自己的财物进行妥善保管,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关键环节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全员教育即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否则,难以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讲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场所,如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3、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具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安全等学科方面知识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的科学选择,制定教学大纲。在授课时间上,安全教育课应像其它法律基础课、德育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专门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避免随意性,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使安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只有深入研究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使高校能够健康发展。